QUT研究人員進行的世界上第一項研究得出結論,男性可以並且確實患有性交後焦慮症(PCD),這會導致性行為後的悲傷,流淚或煩躁感。
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心理學和諮詢學院的碩士生Joel Maczkowiack和Robert Schweitzer教授表示,雖然女性已經認識到這種情況,但之前沒有研究發現這種現像在男性中存在。
他們的論文 – Postcoital Dysphoria:流行和男性之間的相關性 – 已由國際性與婚姻治療雜誌發表。
「這項研究打破了對來自澳大利亞,美國,英國,俄羅斯,紐西蘭,德國和其他地區的1,208名男性進行的國際匿名在線調查的結果,」麥克科維克先生說。
「41%的參與者報告說他們一生中經歷過PCD,20%的人報告他們在過去的四周內經歷過PCD。多達4%的人經常感染PCD。」
Maczkowiack先生補充說,參與過男性和經歷過性生活後悲傷的一些評論描述了「我不想被觸動,想要被孤立」到「我感到不滿,煩惱和煩躁不安」的經歷。我真正想要的就是離開並分散我參與其中的一切。「
「另一種描述的感覺是」無情和空虛「,與那些經歷過性交後體驗的男性形成鮮明對比,並使用了諸如」幸福感,滿足感,滿足感「以及與伴侶親近的描述,」他說。
Schweitzer教授說,結果表明,男性的性經歷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多樣和復雜。它還對未來的治療方法產生影響,並對男性性經歷有更多的公開討論。
「人類性反應週期的前三個階段 – 興奮,高原和性高潮 – 一直是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的焦點,」Schweitzer教授說。
「解決階段的經驗仍然有點神秘,因此很難理解。
「人們普遍認為,男性和女性會經歷一系列積極的情緒,包括在雙方同意的性行為後立即滿足和放鬆。
「然而之前關於女性PCD經歷的研究表明,相似比例的女性經常會經歷PCD。與這項新研究中的男性一樣,人們對此並不了解。我們會推測其原因是多因素的,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。「
Maczkowiack先生說,來自臨床環境的軼事證據以及在線博客上發布的個人賬戶表明,PCD確實發生在男性中,並有可能幹擾性活動後的夫妻互動
「例如,已經確定,在性行為之後進行交談,親吻和擁抱的夫婦會報告更大的性和關係滿意度,這表明解決階段對於結合和親密很重要,」他說。
「因此,定義PCD的負面情感狀態有可能對個人和伴侶造成痛苦,擾亂重要的關係過程,並導致關係中的痛苦和衝突,以及對性和關係功能的影響。」
施韋策教授補充說,特別是在西方文化中,男性面臨著對性行為的偏好,表現和經歷的一系列期望和假設。
「這些假設在男性亞文化中普遍存在,並且包括男性總是渴望和體驗性行為是令人愉快的.PDD的經驗與男性經歷性活動和解決階段的這些主流文化假設相矛盾,」他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