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比贊是以色列一位士師,《士師記》關於他的記載如下,“耶弗他以後,有伯利恆人以比贊作以色列的士師。他有三十個兒子,三十個女兒,女兒都嫁出去了。他給眾子從外鄉娶了三十個媳婦。他作以色列的士師七年。以比贊死了,葬在伯利恆。”(士12:8-10)
以比贊這個名字意思為:有名聲的,勞苦的。從經文的敘述當中,我們得確發現,一個擁有六十個兒女的父親,真的很勞苦。不過,他的勞苦是有代價的,因為他的兒女們都有美好的婚姻,因此他的名聲被傳在伯利恆附近。以比贊擔任士師的時間只有七年,比不上前幾任的士師們長。但是,從短短三節對他描述的經文中,我們卻體會到他是一位忠厚老實的領袖。
首先,以比贊是猶太傳說中的一位尊貴之人。以比贊是一名治理以色列或其中部分疆土七年的士師,他在伯利恆土生土長,死後葬在他出生之地。猶太傳統把以比贊等同波阿斯(見《路得記》),於是認為他的家鄉就是猶大的伯利恆。以比贊有三十個兒子、三十個女兒;他不但是一個富有人,而且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。當然,或許以比贊並不就是波阿斯,然而,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,以比贊的形像與他們所敬重的波阿斯一致,可見以比贊在以色列百姓當中是受到尊重的。
其次,以比贊是一個看重兒女婚姻的父親。以比贊和以前的士師睚珥一樣,都有三十個兒子,差別是以比贊沒有睚珥那麼富有,而且以比贊比睚珥多了三十個女兒。更確切地說,還多了三十個女婿,他的女兒們都嫁出去了。 《聖經》並沒有提到前任士師睚珥是否為他的兒子們都娶了媳婦,卻是提到將財富分享給他的眾子們。透過這些細微的描寫,我們看到兩種父親,一種是顧到兒女的家庭與婚姻,懂得為兒女選擇好的婚姻家庭。另一種是把財富分給兒子,卻沒有顧到要為他們找到一個好伴侶。其實,為兒女找到一門好親事,也算是給兒女財富,往往這種財富反而比起看得見的錢財更寶貴。
以比贊看重兒女的婚姻,使他成為一個“家和萬事興”的成功人物。
最後,以比贊是一個事業與家庭兼得的成功男人。在一個崇尚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,事業代表了一個男人的成就,而家庭往往是一個成功男人最佳的後盾,兩者對男人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,當兩者難以兼顧時,孰輕孰重呢?亦或是根本不會相沖突?臺灣東海大學簡春安教授認為:“事業與家庭要兩全其美的話,就要用心經營你的家庭。”因為沒有任何成功的事業,可以取代破裂的家庭,因此家庭和事業是一樣重要的。
從《士師記》對以比贊的描述中,我們看到以比贊就是一個事業與家庭都顧得很好的典範。他既一方面要治理以色列百姓,為他們斷案(士師即是審判者之意);另一方面,他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讓這六十位兒女都順利成家。以比贊雖然沒有如基甸一樣,過著帝王般的“光榮退休”生活,在他管理教養之下的六十個兒女,也沒有像基甸的眾子女一樣彼此爭權奪利。可見,他是事業、家庭兩得兼的成功男人。
有道是,“再大的成就,也抵不過家庭的失敗。”特別是現今許多身負家庭與事業兩頭重擔的上班族,往往為了提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品質,努力上班賺錢,甚至連假日也沒有休息,如此一來反而犧牲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。透過對以比贊的描述,讓我們看到家庭與事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,不要“賺得全世界”,卻賠上親情、健康,甚至是自己的生命。
想要了解更多知識請點擊:、、